硅碳负极 + 有机硅!硅宝科技(300019)2025 三季报解析及年报预测
硅宝科技 2025 年三季报呈现 “营收增长稳健、盈利弹性凸显” 的基本面特征。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26.50 亿元,同比增长 24.30%;归母净利润 2.29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44.63%,盈利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速,盈利能力持续优化。基本每股收
硅宝科技 2025 年三季报呈现 “营收增长稳健、盈利弹性凸显” 的基本面特征。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26.50 亿元,同比增长 24.30%;归母净利润 2.29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44.63%,盈利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速,盈利能力持续优化。基本每股收
“明明电池技术一直在升级,为什么电车续航还是难稳破1000公里?”——这是很多车主的疑惑。当前主流的三元锂和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看似逐年攀升,但始终被3块核心“短板”制约,就像一个水桶,容量永远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这些瓶颈不是单一材料的问题,而是性能、安全、
随着2025年双十一大促进入倒计时,荣耀旗下一款“轻旗舰”机型突然杀出重围,成为千元机市场最值得关注的捡漏王——荣耀400!这款发布仅半年的新机在国补政策加持下,12GB+256GB高配版本价格直降800元,最低仅需1683元即可入手,堪称本年度最意外的“真香
杭州星科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厦门高新投、天泓投资。这已是这家成立仅三年的企业在短短半年内完成的第二轮融资。
自打2019年“五万块买套房”的消息火了以后,鹤岗就跟房价便宜这个标签牢牢地绑在了一起,可要是真以为整个鹤岗只靠这个出名,那就想得太简单了。
在全球新能源革命与储能技术迭代的浪潮中,全固态电池(ASSBs)凭借无液态电解质泄漏风险、能量密度突破 500 Wh/kg 潜力及宽温域稳定运行等特性,成为破解传统锂离子电池安全与性能瓶颈的关键方向。其中,硫化物固态电解质(SSEs)因室温离子电导率高(>1.
打开Air的机身外壳,最显眼的是呈不规则形状的电池。16 Plus的电池为长方形,而Air采用了不规则形状的特殊封装电池。“作为电池来说,这是一种很难制作的形状”,电池负极材料采用了硅而不是传统的石墨,使Air实现了与16 Plus同等的续航时间……
一项基于单一碳源的设计,让硅碳复合负极在锂离子电池中的性能达到了新高度,其精巧的结构化解了硅材料膨胀的致命难题。
“6.3英寸小屏塞下7000mAh电池,还能做到8.06mm厚度,这几乎是工业设计的极限突破!”小米17标准版发布会上,卢伟冰的惊叹伴随着“综合续航达1.83天”的数据,瞬间点燃市场热情。“充电宝可以扔了”的呼声此起彼伏,但小屏机身里的超大电池真能撑起如此夸张
总部位于挪威奥斯陆的电池材料企业 维安诺德(Vianode)于 2025 年 9 月 25 日宣布,公司位于挪威赫勒亚(Herøya)的 维安一号(Via ONE)工厂生产的人造石墨负极产品正式通过一家全球领先整车厂(OEM,原始设备制造商)的量产级质量认证,
真我手机秉承“坚持做更懂年轻人的科技品牌”的路线,受到众多年轻用户的青睐;其中GT系列一直是真我手机品牌中追求极致的旗舰机型,从第一代GT系列手机发布,真我就定下了追求极致的路线。下面,我们将盘点历代真我GT系列的变化,来回顾GT系列机型的发展。
2025年9月28日,小米集团合伙人卢伟冰在发布会上抛出一句引发行业热议的感叹:“几乎无法想象一款6.3吋的小尺寸旗舰手机,能塞进7000mAh大电池,还把厚度控制在8.06mm。”这款被称作“小米17标准版”的机型,不仅颠覆了消费者对小屏手机续航的认知,更以
荣耀Magic8系列以“最强自进化AI原生手机”为核心定位,在硬件性能层面实现全面突破,通过芯片、散热、内存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重新定义了旗舰手机的性能边界。
日前,上海杉杉科技与全球领先的矿物产品供应商益瑞石公司 (Imerys) 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在欧洲携手建立高性能负极材料的本土化供应链,共同为欧洲大陆未来电动汽车 (EV) 和储能发展贡献力量。
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硅负极材料长期扮演着“明日之星”的角色——它拥有高达4200 mAh/g的理论比容量,是现有石墨负极的十倍以上,却因在锂化过程中高达400%的体积膨胀而难以实际应用。
9月23日,美国硅基负极企业Sila宣布位于华盛顿州摩西湖的新汽车级硅负极工厂Sila Moses Lake已开始运营。团队已开始测试和优化工艺配方,工厂将很快开始生产Titan Silicon™的首批产品,这是Sila突破性的Si/C硅负极材料,适用于电动出
2016年公司前瞻性布局新能源材料,公司公告以4.88亿元收购星城石墨97.6547%股权,进军负极材料业务,2017年完成收购,形成“锂电负极+磁电装备”双主营业务。
2025年9月16日,“招财杯”ETF实盘大赛系列直播邀请到了汇添富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研究员狄则徐、汇添富基金人气主播一帆一起探讨《电池板块成为新爆点,资金为何高切低涌入?》。
硅材料因其超高理论容量(3579 mAh g⁻¹)和较低电化学电位,被认为是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理想选择。然而,硅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约300%的体积膨胀,导致颗粒粉碎、电接触丧失以及固态电解质界面(SEI)持续重构,最终造成容量快速衰减。
在全球 “双碳” 目标与电动汽车、大规模储能系统(ESS)需求爆发的双重驱动下,传统液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LIBs)的性能瓶颈日益凸显 —— 能量密度逼近 350 Wh/kg 的理论极限、液态电解质漏液与热失控风险、钴镍资源稀缺导致的成本压力,均难以满足下一代